真被中国说中了,又一群“光脚的”来了,专打以色列,美也被揍过

如果说中东是一张密密麻麻的棋盘,那么胡塞武装大概算得上其中的一枚乱棋。靠山区驻扎,操“拖鞋军”配置,说打就打,结果弄得美以全天戒备,却找不到一个实在的破解办法。中东这番局势,乱得像风中飘荡的沙粒,风向一变,沙粒又是一阵四散。最近胡塞武装直接放了个大招,将高超音速导弹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地四处招呼。哪怕双方对外都捂得严严实实,不肯透漏伤亡情况,可这出人意料的袭击,再次将本就不平静的中东搅得沸反盈天。

不妨倒回去看看。胡塞武装自视为也门扎伊迪派的反政府武装组织,由几千人起家,从未掩饰其反美反以的旗帜。可问题在,它虽然出生寒门,却硬是在地缘政治和宗教派别的夹缝里扎下了根。有人说,胡塞武装的背后藏着伊朗这个“老大哥”,尽管伊朗一再否认,但怎么看都有点说服力欠缺。毕竟它手里的那批导弹、无人机、火箭炮,怎么看都不像是完全本地自造的。

说到地缘格局,胡塞武装的小算盘可不止什么宗教意识形态那么简单。它踞守也门西北的贫瘠山区,地形复杂得连美军的GPS识别都时常吃瘪。再加上基层民众的“全民皆兵”心态,枪响起就是战士,枪放下就是农民,这打得对手连个清晰的战场都难找。美国的无人机来了,咋呼两声不是被击落,就是空耗资源;以色列如果航母开过红海,直接就挨上了致命一击。这种胁迫性地位偏偏还卡在红海航道的喉咙口上,打得狠了那可是全球经济都得叫苦。踢了半天沙粒,美国和以色列发现自己反倒困在了泥潭里。

事情还得往深了挖才看得明白。胡塞武装这几年的表现,用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。当年美国和英国在巴以冲突时拼命轰炸它,结果哈马斯低头了,叙利亚换了代,伊拉克民兵直接蔫了,可胡塞武装硬是活脱脱杀出了一条血路。更让人心塞的是,即便伊朗都选择暂时与以色列停战,这“钉子户”却依旧逍遥,反倒还干得越来越来劲儿。打美国航母,不怕;打以色列货船,也不怕。对它来说,不管老大哥态度如何,敌人到底是谁,那是未经商量就刻在骨子里的答案。

胡塞武装真的无懈可击吗?并非如此。美以虽然短期内找不到破局的办法,但胡塞武装的挑衅行为却每分每秒都在耗尽自己的生存优势。它固然可以利用山区地形、民众的游击战精神来抵抗外部入侵,但没有一个武装组织能永远立于对抗的制高点。尤其是其依托的“红海”战略地位,如果世界其他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展开强力博弈,那胡塞武装恐怕难以全身而退。这里面折射出的或许已经不只是简单的军事对抗,而是地区平衡中的剧烈重新洗牌。

再看下历史,中东可从不缺先例。冷战时期,那里的无数民间武装组织风起云涌,每一个都以区域抗争为口号,最终却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逐渐归于沉寂。就拿过去的叙利亚和哈马斯来说,当年的强势不亚于今天的胡塞武装,可耐不住时间和资源的拉扯,它们终究还是走向了不同的结局。有些被吞并了,有些则被拆解成零散的抗争个体。胡塞武装的未来,又是否会步这些前辈的后尘呢?

有人说,胡塞武装如今能左右中东局势,变成了美以眼中的一根恶刺,也反过来提醒了世界一个道理。如果不解决好宗教矛盾、地缘冲突,哪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民间武装,都有可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迷宫陷阱。美国、以色列、伊朗三方之间那离散的博弈,如今其实仍绕不开胡塞武装这枚“钉子户”的命运。至于怎么拔掉这个钉子,自然也是考验国际社会智慧的时候了。谁主动先动手,那影响的不仅是军事,还有经济、政治、民生的多方面连环效应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