纪委突查学校食堂竟放人一马?这条“再犯必究”铁律早该普及了

食堂里的饭菜香还没散干净,纪委联合检查组的同志就坐到了学校的会议桌前。这阵仗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确实让人心里打鼓。谁心里没点数啊?学校食堂嘛,学生老师天天吃饭的地儿,卫生咋样、账目清楚不、采购有没有猫腻…桩桩件件都牵扯着人心。检查组把角角落落都过了一遍,末了开了这么个座谈会,本以为会是“雷霆万钧”,结果人家带队同志开腔的一句话,反倒让大家伙儿心里踏实了一半。他说:“今天查,不是奔着立马揪个人处理的目的来的。出了问题,只要还没酿成恶果,我们首先想的不是‘甩锅’找责任人,而是找出根子,把事情给它捋顺了!”这话听着就很实在,不过还没完,他紧接着又砸下一句分量十足的狠话:“道理虽是这个道理,可谁要是记性不好,或者干脆当‘耳旁风’,同一个坑,让你栽第二次?不好意思,到那时,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,板子一定打到位!”哎哟,这话真是一下子砸到点子上了。

你说这事有意思不?按咱们老理儿,平时上头搞检查,大家伙儿都紧张兮兮,生怕查出点啥纰漏,“挨板子”“丢帽子”的压力可不小。结果呢?有时候反倒容易捂盖子,搞点表面光溜的“花架子”应付差事。为啥?怕呗!怕一次过错就彻底凉了。这纪委同志的话,透出的是一种清醒务实的管理智慧。发现问题,别急着“打屁股”,先去治病救人,去堵上制度的漏洞。这就像是医生看病,不能一见发烧就先骂病人一顿吧?得找到病灶在哪,是病毒感冒还是发炎感染,对症下药才是真本事。道理大家都懂,可真能做到“只对事、先对人”的管理者,又有多少呢?很多时候,怕不是急吼吼地找替罪羊先“甩锅”?

可你琢磨琢磨,光给一次机会、讲一次“下不为例”,这事就能过去吗?天真了!那后半句“再犯必究”才是真正的精髓、沉甸甸的底线。它就像是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温柔又严厉。这个“再”字,分量可重了。它给了你整改的时间、纠错的余地,但也清清楚楚画下了一条红线——别拿宽容当软弱,别把机会当放纵!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管理者心头那根弦绝不能松。今天的自查自纠可不是搞形式应付差事,而是真的要把问题捋清楚、改彻底。如果今天检查出的卫生流程有瑕疵,你食堂负责人拍着胸脯说“马上改”,结果下个月来看,同一个地方还是老样子?检查组同志说了,那就真该“好好聊聊”了。这根“高压线”立在那儿,你还敢敷衍了事、打马虎眼试试?怕是“乌纱帽”真不稳当了。

回头看看咱们周边,其实很多摩擦和矛盾,恰恰就卡在这个关口上。要么是“一棍子打死”让人寒了心,要么是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”没了威慑力,结果问题像割韭菜似的,割了一茬又一茬。这纪委的“初犯整改、再犯重罚”原则,是不是该好好学学、大力推广?无论是管一个食堂,还是一个部门、一个单位,甚至大到一个系统,这个理儿都透亮着呢!讲规矩、有温度、动真格,给机会更重问责。那些习惯性“擦边球”、总想蒙混过关的同志,该敲敲警钟了——别让“再发现”的那一刻到来,到时候,哭都没地方哭去。这条刚柔并济的铁律,真是该挂在我们每一个管理的流程里,让它成为常态,而不是新鲜事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