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一25岁女孩搬出父母家,独居14㎡逼仄劏房2年,网友:真励志

前言

在香港这个高密度都市,14平方米的居住空间听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谭,但对于25岁的Emily而言,这却是她独立生活的起点。

两年前Emily厌倦了和父母一起住,总是发生很多的摩擦,Emily渴望真正的独立。

她毅然决然地搬出原家庭,租下了这间位于闹市区的14平方米的劏房,开启了自己的独居生活。

每月这小窝的租金连同水电费及日常开销,总计约需9000港币,几乎花去了她工资的三分之二。

但就算生活拮据一点,Emily从没有抱怨生活的拮据,反而把这个极限蜗居打理得有声有色,不仅很干净还特别讲究收纳。

对于她来说,房屋大小不是幸福的决定因素,积极的生活态度才是,不信一起看看。

这间14平方米的劏房尽管窄小,却被她巧妙地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,实现了极致的空间利用。

玄关,厨房和餐厅自然地融为一体,左侧是操作区,右侧是灵活的餐桌。

再往里走是一条略微抬高的“L”形走廊,它连接着厨房与核心起居空间,狭小的卫生间也巧妙地安置于走廊一侧。

房间的最深处被规划为多功能的中心区域,融合了卧室,客厅和书房的功能。

这间房的核心魅力,在于把卧室,客厅和书房极致融合的起居空间。

为了把储物能力利用到极致,设计师特意把床体垫高。

别小看这几块垫高的木块,让床底能整齐地塞下两层大号收纳箱。

床尾那一点点不足一米的空间,刚好可以卡进去窄型收纳架。

学习和办公区置办了一张正式的矮桌,搭配无腿沙发席地而坐。

桌面空间足够宽敞,处理工作,学习或处理日常杂务都绰绰有余。

旁边的冰箱侧板她贴上了备忘录,成了临时的留言板。

整个桌面井井有条,没有丝毫紊乱,看起来相当的松弛。

玄关其实就是门后的一组挂钩,用来挂外套和钥匙,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间。

原有的鞋柜因为碍事,被直接换成了一台二手洗衣机。

这台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洗衣机,方便了日常衣物清洗。

而且日常也不用担心打扫卫生,基本没有什么死角。

洗衣机紧邻着厨房,这是一个开放式小的厨房。

台面只有小水槽和集成电磁炉,吊柜,地柜和墙面挂钩,把碗筷,调料瓶等收纳得井井有条。

而且别看面积小,但是实际用起来也不会影响到舒适感,反而看起来很自然。

厨房对面就是一张可折叠的餐桌,平时收起来紧贴墙壁,极大地节省了过道空间。

吃饭时拉开,最多能坐下三个人。

平时家里来了朋友其实也不担心,大家反而可以更加自然的在屋子里互动。

在劏房里,能拥有一个独立且相对宽敞的卫生间,已经很难得了。

尽管是暗卫,没有自然采光,但设计师特别注重灯光设计,确保室内明亮。

一道玻璃推拉门实现了干湿分离,提升了居住舒适度。

马桶和洗手台分置两旁,留出了足够的活动空间。

洗漱用品和清洁工具,有的规矩地藏在镜柜和洗手台下,有的巧妙地挂在淋浴间的玻璃门上。

这个14平方米的小家,看起来好像太挤了,但是实际上住起来真的很舒服,而且完全没有功能上的压力,日常一个人住相当舒服。

能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做出这么多的功能区,也是非常难得的,这一点真的要给设计师一个赞,没有他的巧手估计真的很难实现这套房子的升级啊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