间谍在中国堪比裸奔:50万悬赏下的全民猎杀游戏

# 在中国当间谍有多难?

美国情报机构最近"水逆"得很。中情局长放话说在中国搞情报比冷战时期在苏联还难十倍,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。从2010年开始,他们的在华间谍网络已经被端了三回,30多个核心特工接连落网,精心培育的情报小组被连根拔起,就连用数字货币交易的高科技间谍也栽在了大数据手里。

这套路80年前就有人玩过了。1942年戴笠组建的"汉训班",打着抗日培训旗号训练了55名特务,准备混入延安。没想到被一个叫吴南山的"叛变"教师给捅破了,这批人全在五四青年节庆典上被一网打尽。据说戴笠知道后哭得很伤心,砸钱砸人力布的局,毁在了一个小人物手里。

现在的情况是,当年那些招数换了个科技外包装又来了。香港商人梁成运装成慈善家潜伏30年就为了接近高层,军工专家康日新更离谱,为填炒股窟窿把核电站机密50万美元卖给外国公司。但他们没想到,现在的"吴南山"不止一个,而是摄像头、步态识别加全民举报的组合拳。

业内人士说,在中国执行任务像在玻璃房子里裸奔。昆明警方靠步态识别逮住了整容三次的台湾间谍;浦东机场的新型安检仪直接看穿背包夹层的加密芯片;连打印文件都暗藏机关,偷拍图纸转头就能定位到打印机工位。

普通老百姓也加入了这个"找茬游戏"。南海渔民捞到外国设备马上举报,北京大爷看见外国人在军事禁区转悠直接打热线。去年全国奖励查处间谍1.7万人次,最高奖金50万。更让境外组织崩溃的是,现在用钱砸也不好使了,毕竟大家日子都过得不差。有人想打感情牌,带目标对象看歌剧搞郊游,结果刚拿到资料就被按住。

法律层面也在升级。新的反间谍法明确规定,提供高铁运行数据都算间谍罪,深圳有人因此判了十年。有意思的是,新规还留了条后路:被胁迫当间谍的,自首可以免罚,这招攻心为上确实高明。

最新公布的三起案件很能说明问题。军工单位的曾某在意大利被美方人员以交友名义接近,最终签了"卖身契";在日本留学的干部郝某被以稿费名义收买;还有位考公失败的驻外人员向某,因为心生怨恨居然主动联系境外组织。这些人的下场都一样——牢饭管够。

网友们的反应很真实:有人调侃中情局该开个"间谍速成班",毕竟在我国活不过三集;还有人开玩笑说以前看谍战片,现在看现场直播。更损的是有人指出,美国一边抱怨中国反间谍太严,一边"莫须有"抓中国人,这双标玩得挺溜。

军工单位的"三员监督"制度去年拦下23起涉外接触,高校办反间谍情景剧大赛,全民国家安全日两亿人线上答题。这种全方位防护网让中情局长很郁闷,说这几年在华行动预算损失率从12%涨到了47%。

说到底,当国家安全成了全民共识,间谍就成了移动的五十万。从延安时期的锄奸到现在的数字天网,证明了一件事:守护国家安全从来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。

有时候看着这些新闻,会想起老家墙上那句话: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
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。如有侵权投诉,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