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情况下,大规模印钞不会引起通货膨胀?

写作时间2025年07月19日

一、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

1、需求密度

需求该商品的人口密度。

2、供应密度

该商品的密度。甚者包括半成品,原材料。

3、货币密度

你想想看,在通货膨胀时期,或者,在通货紧缩时期,需求和供应都没有变,商品的价格却对应的上涨或者下跌。

4、有力量的组织的政策,影响价格。

政府会把税收附加在商品上,导致商品价格上涨。政府会把补贴附加在商品上,导致商品价格下降。

5、导致价格轻微波动的其它因素

比如,卖家心理心情,卖家心理心情;卖家的营销策略;当天的天气变化。。。

二、大规模印钞流出印钞厂,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却没有大规模上涨?

1、货币未有效流入“高层统治阶级与底层百姓想象中的”市场,未改变货币密度

(1)印钞流入银行,银行不贷款出去,或者贷款不出去。

(2)印钞用于偿还债务(重点:空间)。比如某地方政府建设了8000亿的基建,用的是外地的供货商,用的是外地的劳动服务,欠下8000亿,当中央政府印钞为该地方还债时,钱会流向外地的供货公司,外地的服务公司。也就是说,8000亿的钱只在地方停留了一秒钟,就流到外地去了,该地区的货币没有增加,货币密度没有因此改变。

(3)印钞用于偿还过去的债务(重点:时间)。偿债就是偿债,为什么还要分过去现在?要的,因为很重要。比如是5年钱的债,也就是说,现在的钱流向了5年前;这句话不难理解,你花未来的钱,过去的你花现在的你的钱,道理是一样的;你花未来的钱,就是增加现在的货币密度,降低未来的货币密度;过去的你花现在的你的钱,就是增加过去的世界的货币密度,降低现在的货币密度。过去你花了100万,现在你要还105万,啊这......如果发生通货紧缩,这债大概率还不了;如果发生通货膨胀,这债大概率能还;对世界经济的扭曲,影响还是蛮大的。

(4)印钞流入不缺钱的人手里。比如企业大老板,每次大钱都他赚,他赚够了,没什么需求了,他手里的钱就储蓄起来了。

(5)印钞流入穷人的储蓄。穷人需要储蓄,因为很多原因。储蓄不够,钱是不会流出的。

(6)印钞流入外地了。比如企业大老板在上海贷款买了一套1亿的别墅,本地货币密度没有因此改变。比如有钱人跑国外买房,本国货币密度没有因此改变。

(7)货币流通速度,效果等同于货币密度,也就是在时间上对货币密度进行了切割。货币流通速度上升,等同于货币密度增加;货币流通速度下降,等同于货币密度减少。我们通常讨论货币密度,指的是流通中的货币的密度,不是实体货币的物理分布。就如同我们说市场中的货币,默认不包括储蓄中的货币;如果大家默认不同,则要在讨论之前先定义清楚。

印钞,只是印钞,并不能改变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。改变货币流通速度的,只有用钱满足需求的消费者。储蓄,就是将货币流通速度降低成0的行为。

(8)对货币需求的改变,也能改变货币密度。比如,外国人之前没有这货币,突然有了这货币的需求;或者之前需求没那么大,现在需求增大了;这些行为会改变货币密度,减低货币密度。

(9)用其他方式改变储蓄,让储蓄的货币流向市场。比如美国国债,它让很多美元从储蓄中,流向了市场,等于国债与储蓄做了置换。

2、商品供给相对过剩,商品供应密度没有改变

当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时,商品密度只会增加,不会减少。仓库库存500箱手机,拿300箱出去卖,卖不出去。此时让你减低商品供给是很难做到的,牛奶倒河里?所以,商品供应密度没有改变。商品密度增加的话,那就更不可能通货膨胀了。

如果一个国家政府主要向生产方收税,不向消费方收税。比如出口贸易,印钞给这些出口贸易厂家生产了很多商品,突然卖不出去了,则国内的商品会大量积压。这种印钞方法,只会增加商品供应密度。想要通货膨胀,是必须降低国内商品供应密度。商品供应密度没有降低,是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。

3、商品需求密度降低,无法引发通货膨胀

商品供应密度,商品需求密度,两者之间有一个合理比例。商品需求密度降低,而商品供应密度不变的情况下,只会发生通货紧缩。商品需求密度降低的速度,快于商品供应密度降低的速度,那么也是只会发生通货紧缩。只有商品供应密度降低的速度,快于商品需求密度降低的速度,才会发生通货膨胀;不过呢,你会发现,成交量下滑,比之前小多了。

人民百姓手里没有足够的钱,那就很难引发通货膨胀。货币密度摆着呢。有钱才能去满足需求,你没钱则你的需求都不会被看到。

4、有力量的组织的政策,是阻止通货膨胀的因素

比如,政府要求鸡蛋价格下降,那么鸡蛋价格就不可能上涨,也就无法参与通货膨胀活动了。

比如,最近几个大企业搞外卖大战,导致价格下跌,说是补贴了价格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