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行员通知书发放,两生入选,石室成飞获优质基地

热血,是能点燃的

现场这一幕,真不少人说盼了好久,终于来了,空军招飞局的中校,带着录取通知书,还有“优质生源基地”荣誉牌匾,走进石室成飞中学,这地方,不少人一听名字都能想到个啥,成飞,造飞机的地方,整个成都都知道。学校操场站了一圈人,中校和特级试飞员,两个小伙子,还有校领导、老师、家长,镜头按下来,照片里的表情都装不住笑意。

牌匾发下来了,通知书递过去,空气都像带着火。家长捏着拍照手机,合不拢嘴,身边老师一边喊好,一边叮嘱“再接再厉”。得通知书的是李凯、郑思铭,俩孩子,穿白衬衫,领口整得利利索索,看家长掩着嘴笑,其实眼里才真的亮。有人说训练苦,有人说干飞行员不简单,这宿舍,这操场,这一帮人里,谁还没想过要飞。可真到了“国家挑人”,最后能站出来两个,把通知书拿手上,这感觉,不是嘴皮子能说透的事。

到了发言环节,十几秒静场,谁盯着录取通知书都觉得挺沉,两个新飞行员掰着手指头讲梦想讲志气,台下师生边鼓掌边拍照,家长看着自家孩子,眼圈都红了,唐老师的声音抖了一下,说了句“石室成飞的孩子能飞得更高”,这话倒不是讲场面,人熟了都清楚,校里十来年,就是这么推着一拨又一拨学生往天上送。试飞员宋奎大校举着手里礼物,话不多句,却透着劲儿,“送出去的不是一个人,是希望”,那鼓励,老资格的人一听明白。

再说这荣誉牌匾,不少人以为就是一个牌子,但其实给校长手上掂着分量,代表的不只是学校有面,是背后石室成飞中学整套体系,航空进校园、航模社团、仿真机操作、背后几十年积淀。校书记王东把牌匾举高,不对镜头,而是对着老师学生,知道谁都想摸一把,“优质生源”四个字,不是随便贴牌。空军招飞局中校面对一帮学生讲话,话里没拐弯,说就是希望招出能扛得住高标准的后备军官。这种仪式,也有人说仪式感强,其实里面的东西,比场面深。

要说石室成飞这学校,不止出过飞行员,还出过工程师、科研骨干,一直跟成飞厂、跟航空工业拉着手。航空报国这事,在别的地靠谱不靠谱咱不好说,可这学校,总是把“搞航空”塞进头脑里。航模比赛、蓝天讲堂、模拟飞行间,每个月都搞。谁想进空军,班主任会提前盯身体、心理、成绩,说到底,就是给学生兜住底线。上面来人,校长也不遮掩,公开讲学校不是光输送飞行员了事,更重要是要给国家航空航天留后手,能进空军的孩子是一面旗,但背后是一群人的点滴努力。

有人问过,怎么才能走到这一步,多少人从报名到体检、政审,再到理论成绩,一茬茬刷下来,能最后留下的,全成都也没几个。空军飞行员这个圈不是谁都能进,要求死高,身高、视力、成绩、心脏、心理,每一项都严,出了毛病一票否决。家长能看着儿子收到通知书,估摸前面自己也跟着操碎了心,现在终于稳了。这不是一份普通offer,是军装、军魂,未来全靠自己修炼。

朋友圈转发照片,有朋友留言“打破成见,飞出天际”,也有老校友说“你们是我们新的骄傲”。有人讲,这个年代,还有多少铁骨铮铮愿意穿这身衣裳,石室成飞挺实在,别学校吹半天没人进得去,这里年年有苗子。坊间说这校“航空DNA”,玩笑一样,但也说明全校师生心头挂的事,看的不光是高考分数,是更远那点东西。空天强国,靠的是一代代后浪肯站出来。

其实翻翻全球,西方动不动拍电影搞宣传,讲飞行员有多光鲜,战机有多先进,可真到挑人,后备军官生源压力比谁都大,不少国家连志愿者都招不满。反过来看,像成飞这样,年年有新飞行员,保送路上一丁点花头都没有,真的靠的是底子。学校里这点光荣,学生心里明白,一代人带一代人,老师说不用太多彩头,走实路,打基础,真送出去人了,才见分晓。

走到操场边缘,能看到不少年轻人在跟着合影,大家围着牌匾,讲一堆志气,没谁摆架子,训操场边就是普通人说笑,过会又该折回教室上课。通知书走到学生手里,是希望、是责任,也是对这一拨年轻人最高的认可。蓝天等着他们去闯,学校在背后托着,全成都市也会记得,是谁第一步踏入驾驶舱。石室成飞一直传一件事,育人先育魂,有航空理想的人,才能飞得稳远。年年推新人,年年盼有人报国,这路多苦也得走。

说到底,这不是简单的两张通知书,是一所学校和一个城市长期努力的水到渠成,大家心里的那团火,正一步步从青葱岁月点燃到凌云壮志上头。两名少年,一校荣光,一座城市的骄傲,都挂在相机快门响动、掌声翻涌里,热血和理想被写进青春剧本,也被送上更广阔的蓝天。未来不管多远,启航从这里。飞行员有的是一腔赤诚、满天星辰。石室成飞,继续在跑道上送梦想起飞。
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