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00亿城商行一哥之困,业绩狂飙,ESG评分垫底

最近看到江苏银行的新闻,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现象:为什么每次重大新闻出来,散户总是慢半拍?就像这次江苏银行的ESG问题,新闻爆出来之前,股价早就开始反应了。这让我不得不思考: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到底该如何把握市场脉搏?

一、江苏银行的ESG困局

作为市值突破2100亿元的"城商行一哥",江苏银行在业绩高速增长的同时,却在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表现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头部城商行。

标普的ESG评分显示,江苏银行以21分(满分100分)在7家可查头部上市城商行中位居末位。其中公司治理(G)得分26分,低于行业平均27.86分。路孚特评分中,江苏银行得45分,在6家万亿市值城商行中倒数第二。

更令人担忧的是,江苏银行2023年收到的金融消费者投诉达13854件,同比增长87%,远超其5.28%的营收增速。但2024年报告却未公布投诉总数和具体分布,这种信披退坡与其宣称"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重要性最高议题"形成鲜明对比。

二、新闻总是滞后的

看到这些新闻,我不禁想起一个投资铁律:新闻都是滞后的。国外股票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,新的利好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;而我们的A股市场,是打提前量,提前埋伏,提前炒作,等到利好出来的时候,恰恰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。

这也就是为什么A股的散户普遍操作不好的原因。能有几个预测大师呢?那些赢家,赢得不是能力,而是信息差。而缩小信息差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到真实的交易行为,毕竟所有的一切因素最终都反映在交易上。

三、散户的焦虑与机构的震仓

就像2025年伊朗和以色列的冲突,没想到72小时内形势急转。一开始还是有越打越大的迹象,结果突然大家就和平了。很多散户因为担心冲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,再看到股价持续调整,结果就是慌不择路的出逃,然后发现自己错了,又赶紧再买回来。

这三只股票分别是「冰川网络」、「湘财股份」和「博硕科技」,6月18日市场陷入巨大的焦虑当中,三只股票也是一起调整。结果72小时之后,冲突阴影消散,股价纷纷大涨。如果说是同一板块,那我们说这是热点,但实际三只股票分别属于游戏、证券和无人驾驶概念。

四、量化数据揭示的真相

从交易行为角度去看,你会发现很大的共性。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,毕竟如果机构资金的行为都给你看到了,那他还怎么玩啊!其实并非如此,随着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,眼下这种机构行为当然是可以被统计出来的。

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系统。他可以提供很多交易行为的分析,比如K线下方的红、黄、蓝、绿四种柱体,反映的就是具体的交易行为。其中蓝色代表空头回补行为,就是前期做空资金重新入场。

如果交易行为下方对应有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说明这一天主要的交易行为是机构发动的。试想下,当前期做空的机构重新开始买入,这是不是一种「洗盘」手法?

现在我们把「机构震仓」这种行为在K线上标识出来,也就是蓝色的K线。对应的正好是下方机构资金回补的行为。现在我们发现了关键:就是这些热门股,涨幅好的,其实很多都是前期机构资金已经在参与了。

五、挑战

在这个市场中生存,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方法。量化数据最大的价值在于还原市场真相。与其被各种新闻牵着鼻子走,不如静下心来研究真实的交易数据。

记住:所有的一切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在交易上。如果你可以看到真实的交易数据,"被新闻欺骗"的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。

声明:

以上内容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分析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。

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或操作策略。任何以本人名义进行的投资建议或收费行为均属诈骗。

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