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鲁藏布江畔的造梦者:水电站如何点亮藏南村庄的未来
雅江畔的造梦者
七月底的派村,搅拌机的轰鸣声盖过了雅鲁藏布江的涛声。十几辆重型卡车排成长龙,碾过临时便桥的碎石路,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像一条浮动的金带。这个海拔2900米的藏南村落,正被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建设浪潮推向历史前台。
村委会旁,一栋藏式风格的民宿刚搭起钢筋骨架。工人们蹲在脚手架上拧螺丝,动作快得像是和太阳赛跑。当地干部说,水电站开工后,村里一半的青壮年都报名参加了“以工代赈”项目——搬建材、修便道,一天能挣两百多。对月收入不过千元的家庭来说,这相当于把酥油茶直接升级成了“加肉版”。
十五岁的格桑刚参加完村里的祈福仪式,校服袖口还沾着青稞粉。问她水电站是啥,小姑娘眼睛一亮:“就是能让路灯多亮几盏的东西!”她初中刚毕业,普通话比父辈流利得多。索松村的表哥在民宿当导游,天天晒游客送的巧克力,但格桑更羡慕重庆的表姐——“听说那里的学校有电梯,教室里有空调。”问她为啥不去更发达的广东,她吐吐舌头:“我连林芝的夏天都要穿外套呢。”
退伍兵小疆在派村转悠三天了。他当兵时巡逻的雪山脚下,如今立起了水电站的测绘标杆。“隧道打通后,这儿到墨脱能省四小时车程。”他盘算着承包个流动餐车,“建设工人总得吃热乎饭吧?”不远处,刚卸完水泥的藏族汉子们蹲在土坡上抽烟,商量着要不要合伙买台二手挖掘机。
雅鲁藏布江在派村甩出一道急弯,江水把悬崖切出七十度的陡坡。工程师们计划凿穿山脉,用直线隧道取代天然河道。这意味着派村将从地图边缘的褶皱里跳出来,变成水电枢纽的“总开关”。村委会的黑板上,扶贫数据旁新添了“电工培训报名处”五个粉笔字,落款处还画了朵歪歪扭扭的格桑花。
傍晚的工地上,最后一车钢筋卸完时,格桑正趴在石板上写日记。她不知道什么是“全流域开发”,但记住了驻村干部的话:“等电站发电了,你家的糌粑机就能昼夜不停地转。”江风掠过她手中的铅笔,在本子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痕迹,像极了峡谷里正在延伸的施工便道。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最新资讯
- 2025-08-05桐乡市屠甸镇清理化粪池
- 2025-08-05宝丰县市政管道高压清洗全解析
- 2025-08-05小孩卖冰棍遭吃霸王餐男人
- 2025-08-05景德镇殡仪车异地转运-运送骨灰盒服务
- 2025-08-05拆迁款260万怎么分?妈妈的选择,决定了她的晚年幸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