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越来越多先买后付消费者难以偿还贷款

随着美国消费者债务攀升至18.2万亿美元历史新高,"先买后付"(BNPL)服务的逾期还款问题正引发广泛担忧。短期贷款平台Klarna最新披露,其2025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信贷损失同比激增17%,达到1.36亿美元,全球未偿还贷款比例从去年同期的0.51%升至0.54%。这一数据与Bankrate和LendingTree的研究形成呼应——约40%的BNPL用户承认过去一年存在逾期还款,较去年的33%显著恶化。

高风险群体:年轻用户与少数族裔女性

联邦储备银行2024年研究揭示,BNPL用户呈现明显人口特征:35岁以下群体占比超60%,且黑人及西班牙裔女性使用率高出其他群体三倍。这类服务无需严格信用审核的特性吸引了大量信用薄弱的消费者,但研究警告"透支费用和信用卡利息支付随之增加"。典型案例显示,Klarna与外卖平台DoorDash合作后,社交媒体涌现大量"贷款买外卖"的争议讨论;科切拉音乐节超过半数观众通过分期付款购票,引发公众对非必要消费借贷的质疑。

监管真空加剧系统性风险

尽管BNPL市场规模已达338亿美元(2022年六大平台数据),占信用卡消费1%,但监管体系严重滞后。特朗普政府近期叫停拜登时期制定的《贷款真相法案》监管规则,该规则原要求BNPL服务商披露费率、建立争议处理机制并禁止重复收费。消费者金融保护局(CFPB)数据显示,27%用户因"无需信用审核"选择BNPL,而行业缺乏与征信机构的联动,导致多头借贷风险难以追踪。

经济压力下的恶性循环

圣迭戈大学消费行为专家贾斯汀·法雷尔指出:"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叠加租金压力,消费者财务缓冲空间已压缩至临界点。"Bankrate五月报告证实,56%的BNPL用户月收入低于5万美元,他们通过分期付款将单笔消费拆解为4期支付,却低估了多笔订单累积的还款压力。典型案例中,用户玛丽亚·冈萨雷斯在TikTok分享经历:"我用5个BNPL账户购买了价值2000美元的美容产品,现在每月需偿还500美元,这占了我收入的四分之一。"

行业扩张与监管缺位的矛盾

Klarna在用户基数增长24%的同时,坏账规模同步扩大,其发言人声称"未发现美国消费者实力减弱",但市场数据揭示矛盾现实:LendingTree统计显示,约38%的逾期用户同时使用3个以上BNPL平台。消费者联盟财务服务主任亚当·拉斯特批评:"CFPB对金融科技贷款采取鸵鸟政策,实质是纵容科技巨头剥削普通民众。"目前,美国仍有12个州未将BNPL纳入小额贷款法规监管,导致年化利率超过30%的隐形费用缺乏制约。

这场危机暴露出金融创新与消费者保护的深层矛盾。随着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政策,约2100万BNPL活跃用户(占成年人口8%)正面临严峻偿债考验。消费者联盟警告,若无有效监管介入,2025年BNPL相关债务纠纷诉讼可能突破50万件,形成新的次贷危机导火索。

最新资讯